设计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步,设计曾被视为工艺美术或装饰艺术,其内容仅限于为包装和产品赋予视觉装饰元素。但包括制造业在内各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设计”这一概念的不断进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着产业实践和学术探索逐渐突破既有的藩篱,“设计”这一行为或者说产业,其作用的对象及其指导思想都在不断演变。 当我们翻开教科书查阅曾经的设计案例,设计的对象多集中于纸面图像、楼宇建筑及民用工业制品,但是随着经济形态的演变和商业模式的拓展,设计思维早已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平面设计从海报设计和书面装帧逐渐拓展为包括企业形象设计(Corporate Identity)、展示设计、视觉环境设计等在内的视觉传达;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景观设计、公共设计等领域也逐渐为人所熟知;而工业设计更是随着民用工业制品种类的极大丰富不断扩展着自己的影响范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交互设计已经成为设计行业中的重要一支;此外,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使得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此背景下服务设计和社会系 统设计等全新领域近年也受到设计界的日益重视。设计对象的演变是“设计”这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不断拓展的重要表现。 从设计的指导思想而言,如果说芝加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活动反映了19 和20 世纪之交的设计师摆脱复古思维后对工业化生产中设计美学的单纯思考,苏联构成派和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则融入了20 世纪前期的设计师对社会价值的思考,战后的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绿色设计等种种风格无不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公众思潮在设计领域的投影。在设计美学中发挥作用的因素不仅仅是公众思潮,人因工程学、设计心理学、感性工学等设计相关学科的产生和导入也极大促进了设计指导思想的嬗变,使设计从设计师基于自身美学素养的单纯造型活动,变为以人为基本导向,通过美学、功能、技术、材质等要素的综合与相互作用,达到满足用户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商业行为。指导思想的演变是“设计”这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 设计的拓展和深化不仅加强了设计在现代生活诸多方面的重要性,也为设计师提出了新时代的使命,即在日益多元的产业形态中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需求。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设计师掌握相关的方法论以便于准确定位用户属性、深入挖掘用户需求、迅速获取用户反馈。 用户中心设计这一新的设计思维萌芽于设计的新领域——交互设计并非偶然,系统和网页的用户界面不仅没有既往设计模式的束缚,又格外需要用户在缺乏经验前提下的迅速理解,因此对于紧贴用户展开的设计方法具有最迫切的需求。这一设计思维不仅符合交互设计的需要,也和工业设计等的最终需求一致,加之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使很多传统工业产品可以被视为服务系统的节点,用户中心设计的思维也开始应用于工业设计等传统设计领域。 我国当前的互联网行业及与之相关的制造、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不仅已经有很多商业模式成熟、发展前景良好的知名企业,还有很多明日之星仍处于孵化阶段,企业高度渴求包括设计人才在内的大量生力军加入。设计师及其活动作为用户和产品、服务之间的桥梁,承担着以感官为渠道直接向用户传达企业形象与价值的任务,对于用户中心设计理念的把握有助于他们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中充分重视用户体验,以更优良的设计传递这个时代应有的价值。设计师在其成长道路上不仅需要实践的锤炼,也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本书将理论规范与设计案例相结合,为学习交互设计、工业设计和其他相关设计的学生提供以实践流程与方法为主的内容,希望能为有志者在接触这一领域时提供些许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