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了解国饮—茶
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
皆非所喜,而独喜茶。
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当代·老舍《多鼠斋杂谈》
茶树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古代的传说在
中国流传很广。按此推论,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氏族社会晚期,迄
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在周武王时期,中国已经栽
培了茶树。足见,茶树栽培至今已有3000多年。
5000多年前发现和利用茶,3000多年前开始栽培茶树,然而,茶树
的起源还要早得多。据植物学家们研究,茶树起源距今已有6000~7000
万年了。
茶树原产地
中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证
明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吴觉农在《茶树原产地
考》一文中就论证了中国是茶树原产地。近几十年来,中国的茶学工作
者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西南
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贵州和四川则是原产地的中心。
“茶”字的演变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有很多。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
将茶称之为“诧”(chà);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则将茶称之为
“荈(chuǎn)诧”;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
(shè);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称茶为“荼
(tú)草”或“选”;在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将茶
称之为“槚”(jiǎ),即“苦荼”的意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称茶为“荼”。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
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总之,从先秦开始到中唐以前,茶字的形、音、义尚未定型,其中
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
陆羽在写《茶经》时(公元758年左右),将“荼”字减少一划,
统一改写为“茶”。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后,茶字的形、音、义
也就固定下来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中唐以来,茶是普遍的称呼,较文雅点的才
称其为“茗”,但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本草文献,以及诗
词、书画中,却多以茗为正名。由此可见,茗为茶的主要异名,常被文
人墨客所引用。